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要讲什么(文案精选4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12 09:19:54 浏览59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要讲什么

1、之后,他又娶了王后伊俄卡斯达为妻,并成为底比斯国王。但他万万没能料到,被他杀死在山中的那个君王正是他的父亲,而现在与他同床共枕的就是他的母亲。最终他用针戳瞎双眼,离开底比斯,终身不见光明。本该是关于征服的故事,变成了谋杀和乱伦,俄狄浦斯选择了自我惩罚。

2、再比如,假如时间回到2009年,我们会去做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去挽回一段感情,有的人可能会重新选择行业,所有人看似会有充分的时间去重新选择或者挽回遗憾。但果真如此吗?所有人都知道房子、茅台、比特币会涨多少,腾讯阿里抖音会有多赚钱、美国会怎么对付中国,未来已经发生过一遍,现在已不再茫然,所有人都具有了明确的目标。于是生活变成了赛跑,资产价格会迅速攀升到离谱的价格,行业会重新洗牌,政治力量会重新较量,对于个人来说,你可能有机会躲过一个糟糕的恋人或上司,但大环境会变得复杂、剧烈和不可控,生活依然不会轻松。

3、卡列宁显然比托马斯和特蕾莎还要享受乡村生活,它在这里成了“时间的总管”,因为村子里没有任何需要变动的事情,时间有规律的重复着。日复一日的耕田、放牛,收获食物,吃面包,喝啤酒,早早的睡觉,早早的起床,简简单单,一成不变。

4、米兰·昆德拉,这位出生于捷克,却坚称自己是法国作家,流亡法国40年后依然拒绝回到自己祖国的作家,对于小说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他认为小说的诞生不是来自于某一个概念、观念、理念,而是来自某个人物,而他笔下的人物又诞生于某一个场景、一句话、一种气味、一个具体的细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男主人公托马斯的诞生,就来自于一句德国谚语——einmalistkeynmal“一次就是从来没有”。

5、萨比娜,是“轻”的代表,她对轻坚守如一。她一生都在背叛,背叛父亲,背叛家庭,背叛祖国,背叛弗兰茨,从布拉格,到日内瓦,到巴黎,再到美国,她一次次地逃离媚俗,她说,媚俗是她一生的敌人,她之所以爱托马斯,就是因为托马斯身上的这种反对媚俗的特质。但是托马斯和她不同的是,托马斯遇到了特蕾莎。托马斯在与特蕾莎的同床共枕的睡眠中,体验到了不同于肉体性欲的爱。而萨比娜每背叛逃离一次,就获得一次快感,但每次快感之后却又是巨大的孤独落寞。当她获知托马斯夫妇坠崖逝去后,她无法平静下来,她与这个世界过去仅有的一丝联系都中断了,这是她不断逃离注定的结局。她去了美国,为了避免人们在她身上贴上媚俗的标签,她甚至隐藏了自己的捷克国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是她生命的最后一站,她一生逃离媚俗,最后却在自己的媚俗(看到宁静、温馨、和谐的家,家中母亲慈祥,父亲充满智慧......在两扇闪亮的窗户后,生活着一个幸福的家)中,黯然落泪。最后,她明白,“不管我们心中对它(媚俗)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在遗书中写到,她不想像他人一样,被石头板封存在黑暗的泥土深处,而是想让他人将自己的骨灰洒在天地之间。至始至终,她都不苟世俗,这是她对“轻”的最后挚守。

6、当她端着给托马斯的白兰地酒从吧台往回走的时候,她就努力地想要从这个偶然中悟出点什么,但直到托马斯结账后走出酒吧,特蕾莎也没有悟出什么。直到她下班后看到酒吧正门对着的黄色长凳上端坐着的托马斯时,她才突然明白:这个陌生人注定要出现在她的生命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要讲什么)。

7、她不想成为一个她毫不在意的女人的情敌,也不愿意在所有人面前演戏,她只是萨比娜,她只是她自己。

8、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9、“生命之重”意味着世俗传统的责任和约束;“生命之轻”则意味着背叛传统,逃离责任,完全自由。

10、这样类似苦行僧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轻”的体现。

11、每个人心中都有向往高尚的部分,然而身体所承受的痛楚却是实实在在的,多少人能克服肉体的折磨而坚持下去?很少很少。

12、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

13、特蕾莎这么多年对他而言就是一个比喻“她只是个他从涂了树脂的篮子里抱出来,安放在自己床榻之岸的孩子。”这个篮子里的孩子是改变托马斯生命之轻的开始,而这个篮子外的枪声,却是特蕾莎生命之重的结束。

14、一二章与四五章如两段对仗的旋律,在第三章的转场后,互相呼应,交替循环,第六章的庄严悲壮,第七章寂静和谐的回归——这难道不像书中多次提到的贝多芬的一段四重奏吗?

15、都说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它让理想光芒万丈,也让现实冷酷无比。在苏黎世的托马斯像一个真正的年过开始新生活的男人一样狂热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16、特蕾莎终于找到了她与托马斯余生的归途,他们可以到乡下去,远离一切让她痛苦的根源,一切让她噩梦不断的喧嚣和纠缠,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17、她像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而他将她捞起,安放在自己床榻之岸。

18、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19、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

20、特蕾莎和托马斯的相遇,便是巧合:托马斯出现在酒吧的时候,收音机里正播放着对特蕾莎来说意义非凡的贝多芬交响曲,他独自坐在桌旁,面前摊着一本书,他一抬眼,就看到了特蕾莎,微微一笑说:“来一杯白兰地!”

21、托马斯是个外科医生,皮肤和衣服都是阻挡托马斯探索人体的障碍。从生物学的角度说,人和人之间的基因差异不到百分之一。感受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是他的最大爱好,除了用手术刀,还可以用约的方式。因此他不停约约约,步履不停。小说里描述有次他遇到了一个像鹤的女人,可谓棋逢对手。因为和她调情,托马斯耽误了自己擦玻璃的工作,鹤女人开导他说:

22、他和第一任妻子生活不到两年就离婚了,他是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婚的,就像别人庆祝结婚一样开心。那一刻,他明白自己天生不是能在一个女人身边过日子的人,不管这个女人是谁。

23、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偶然性,当两件预料不到的事情出现在同一个时刻就叫巧合。

24、我们都觉得,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的生命。

25、“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将牧歌献给另一个人。只有动物能做到,因为它没有被逐出伊甸园。人与狗之间的爱是牧歌一样的。这是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没有变故的爱。”

26、这可真是个不轻松的提问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而每一次选择题只能做一个决定……每一个决定都是那么的沉重,所以有人会选择逃避,不做任何决定,不为任何决定所困。

27、如果说特蕾莎是托马斯的孩子,那么萨宾娜就是托马斯心里的一个纹身。他无论如何不会忘记的女人。

28、媚俗是对生物学、美学、道德伦理、政治上的,一切脏的、丑的、罪恶的、杂音的绝对否定。

29、电影《忌日快乐》就是讲一个循环的故事,女主角陷入了一个被谋杀前一天的loop,她不断地死去,又不断活过来,直到发现凶手其实是自己的闺蜜,loop才得以接触。她是幸运的女主角,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没有任何机会纠正将要犯的错和飞来横祸。

30、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这本书以六十年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对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31、我猜,每个人的必读书单里都有那么几本“如雷贯耳”的书,一直说要读,却一直没有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对我来说就是其中一本。

32、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文学作品中就不应该出现这类“淫秽”的内容。终究是我们的观念出了问题啊。

33、作者:格格,一个爱自由爱读书的上海玫瑰女人,复旦理工毕业,却颇具人文情怀,射手B型。曾在国内一线大型百强企业从事市场营销高管工作,自由撰稿人。去过一些国家,见过一些人,读过一些书,做过一些事。喜爱笔尖上的文字,舌尖上的美食,脚尖下的旅途。

34、他的一生可谓是一波三折,险象环生。先是在什么都不懂的年龄被拉进宫做皇帝,又在年少时被逼退位,接着一时糊涂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来被苏联俘获进行监狱改造,晚年还成为了政协委员。起起落落之中,溥仪也得到了很多历练,虽说犯下了不少错,但总算不虚人生。

35、然而正如所有人都想做一个正人君子,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36、特蕾莎,是“重”的代表。她认为爱和性是一体的,在她认识托马斯后,虽然认为托马斯对自己的爱是一种恩赐,她唯有无限地对托马斯忠贞才算对得起他,但是她也一直对托马斯的出轨耿耿于怀,直到他们生命里的最后两年,到乡下生活后,她才慢慢地明白,“她这一生耗费的精力,都是在用女人的软弱来对付托马斯。人们倾向于把强者看成是有罪的,把弱者看成是无辜的牺牲品。可是现在,特蕾莎意识到:对于她和托马斯来说,事实则相反,甚至连她做的梦,都好像摸准了这个强大的男人唯一的弱点,向他展现痛苦,使他不得不退步!特蕾莎的软弱是咄咄逼人的,总是迫使他就范,直至他不再强大,变成她怀里的一只野兔。”在苏黎世,她与摄影师有过一段对话,女摄影师说,即使你去拍仙人球,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只是为了你的丈夫活着,那就不是你的生活了。特蕾莎愤怒地说,我的生活,就是我的丈夫,不是仙人球。特蕾莎不惧他人贴上“落伍”的标签,始终将托马斯放在自己生命的中心,从这里看出,虽然两人在爱的价值观上时有龃龉,但特蕾莎却将对家庭对托马斯的爱放在首要位置。一个为了家庭可以放弃自己爱好的女人,是典型的“重”的形象代表。

37、不过说起巴门尼德,我们知道,他在晚年时,苏格拉底曾向他当面请教过学问,想起此,让人不由地会想到同时代孔子向老子问学时的场景,而孔子在东方的地位同苏格拉底一样,影响不可谓不深不广。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甚至黑格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老子区区五千言的《道德经》在中国的哲学史上,传承2000多年,依然历久不衰,且熠熠生辉,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看到,两人对于各自身后时代的影响,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东西方的哲学史上,二者的思想默默地彼此映照,“可谓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这种几乎可以比肩的态势,不由地让人在心中暗暗称奇。

38、从外科医生到城市清洁工再一步步到乡间的卡车司机,远离城市和其他的女人,彻底占有他。而当兔子在一次次逃离又被内疚和责任强力吸附回特蕾莎身边的时候,兔子也放弃了抵抗和欲念,最终觉得待在特蕾莎身边或许就是幸福。习惯黑暗的他,开始接受床头有盏总是亮着的灯。

39、既然生命都如此轻的无法承受,跟何况那些岁月里的爱情,当然可能说完就完了。光阴里的一转身,这些年的情话,所交付的热情,岂止轻得灰飞烟灭,在宇宙的茫茫时间轴上根本早就时过境迁。

40、特蕾莎多年后终于明白,她的软弱是以退为进,利用托马斯的同情和怜悯,她得到了一份异化的爱的变种。她假装闭上眼就可以看不见托马斯外面的众多情人,她用持久的耐力将一个风流的男人最终驯化成一只兔子。

41、它不再是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将读者引入到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描述,来引导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42、只是,这样的比喻慢慢地让托马斯发现,他居然每天都乐滋滋地盼望着和特蕾莎共同入眠,他每天给特蕾莎编故事,轻声地讲给她听,或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即使声音单调,翻来覆去,却觉得很有趣,能够给人抚慰。

43、第一次的背叛是无可挽回的,它引起了更多的背叛,一次次地让她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但每一次背叛都既像罪恶又像胜利一样,时刻诱惑着萨比娜,让她不愿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更不愿意跟一些人一辈子为伍,重复着相同的话,死守着相同的位置。

44、以下还有几个个人的刻奇的例子,“清君侧不是造反,这是朱棣的刻奇;窃书不能算作偷,这是孔乙己的刻奇;是真爱就不能算出轨,这是甄嬛的刻奇;摸下维纳斯的乳房是为了让自己沾染点艺术气息,这是游客的刻奇。”

45、“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活过一样。”这是男主角托马斯的人生信条。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既贪婪,想尝试各种可能性,又害怕,不想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