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作品图片(文案精选60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05 10:51:57 浏览59

木心作品图片

1、但是他也提到过自己写作的生涯,比如说这里面他就说到,他说他当年写到60年代浩劫前夕正好20本,自己写了一些东西,自己结集,与施耐庵生前差不多,读者只有10人,出版吗,20几集手抄精壮本全被没收了,常著文章自娱,结果是常制文章自误,因为颇事及至,接下来就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可吗,那当然意思就是去坐牢了。

2、木心说,抽象画是无神论者造教堂。他的风景画,就是在造教堂。在他的那些画中没有人,没有动物,因为那是上帝的世界。如此说,是因为木心是无神论者,但他内心并不拒绝上帝,而他的风景画,感觉就是他内心深处的彼岸世界,那是神性的,而非人间的。在那里,他与上帝同在。

3、(胡明媛)木心美术馆开馆尼采特展全部文字的英译者,英国利兹大学艺术史讲师。

4、《未题》原谱因其短小精炼,乐思统作曲家在编创时才有可能尽其原作面貌。但规模庞大、素材纷繁的《叙事曲》则无疑是另外的一种做法了。

5、真正将木心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画家陈丹青。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1982年,陈丹青在纽约求学,在地铁上因为朋友介绍而认识木心。1989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

6、木心一生挚爱音乐,众目可睹。漫步在浙江木心美术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展厅内不断循环播映的影像,画面中先生“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来者倾吐他最喜爱的艺术终究是音乐……木心为世人留下了无数让人伏案叫绝的文字、画作,然而他的音乐创作却鲜有人知。直到先生杳然谢世后,或是以臻木心艺术的完整,他一生中从未示人的乐请手稿得以公布于众,并经由作曲家、钢琴家高平先生的整理编创,最终于2016年12月21日即木心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在他的故乡乌镇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此次公演的两首作品包括钢琴曲《未题》、二重奏《叙事曲》。

7、 木心音乐首演现场-2016年12月21日

8、爱好绘画、摄影、配音、音乐、文学、美食、旅游

9、《鱼丽之宴》——木心亲自编订的文学答问录,附录童明辑译“木心珍贵的文友们”。

10、(梁文道)木心先生北京追思会、《木心谈木心》北京座谈会主持人,曾任凤凰卫视主持人,现为网络视频节目“看理想”策划人、“一千零一夜”主讲人,著有《常识》、《我执》、《味道》、《访问》、《读者》、《噪音》等。

11、就在首演前后,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先生巳多次在访谈中提及了木心音乐整理工作的前因后果,在此不必赘述。期间音乐学家陇菲先生也已撰文对木心的音乐审美背景及部分作品《叙事曲》进行了阐述和评介。本人作为高平先生的助手以及一名作曲研习者,有幸全程参与了遗稿的整理工作,对木心遗乐的研究和创作稍有心得体会。而这篇简要札记的写作一方面是对整理研究工作进行概要性介绍和阶段性总结,另一方面也旨在对木心、高平的音乐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评析。

12、首次发表若干珍贵照片,病榻前陈丹青第一次描绘先生, 木心晚年诗集《伪所罗门书》《我纷纷的情欲》手稿本, 首次发表木心先生的《狱中手稿》对话、节录和致读者信,收录梁文道、陈子善、钟立风、童明、春阳、顾文豪等人文, 收录木心先生的丧仪文本和乌镇、北京两地追思会长篇实录, 收录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来信选登、章节摘引、最后一课。

13、此外,木心还有大量论乐文字,它们分散广泛且多为只言片语。这些文字主要涉及对中国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评述,以及对音乐伟大性的探讨。

14、他的《从前慢》已经被大家说过很多次了。我想说的是一首《借我》,这是我读的第一首木心,虽然很多人说这首诗的作者另有其人,但是我觉得,应该就是木心本人吧。

15、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16、诗的美好就是把感情浓缩给人看,把美好收集起来,隐于背后,让读者看到其中的惊心动魄。再给大家读几句我喜欢的木心吧:“你是夜不下来的黄昏,你是明不起来的清晨,你的语调像深山流泉,你的抚摸如暮春微云。”

17、 跑得快:~~(a.急驰的样子;b.用力的样子)。

18、说实话,余华的评价虽然有失尊敬,但与陈丹青相比,的确一针见血,在大多数人看来陈丹青对木心不够客观,毕竟他是木心的学生,他对自己老师的作品总是带着一层滤镜,他的做法可以理解,

19、“借我一个暮年,借我碎片,借我瞻前与顾后,借我执拗如少年。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借我变如不曾改变。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可预知的险。”

20、但是欣赏他和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从来就不是矛盾。读木心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余华的话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在喜爱余华、路遥这些作家的人看来,木心的作品有些无病呻吟,因为这些作家都是一些写实作家,看他们的作品,你能产生人生的思考,对灵魂有所启迪,而木心的作品,初见惊艳,但容易忘却。

21、关于这条篇幅较大的单旋律,我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虽说木心的旋律写作具备了逻辑铺展的创作意识,主题衍展呈现出变奏的因素,但要是缺失了像音色、和声、对位等一贯相辅相成的音乐肌理,只是单单让旋律节奏变得繁促,增添变化音级,其未免显得有点冗长繁复,反倒是木心在呈示阶段的旋律乐思写得意趣十足。甚至坦言之,木心在创作时内心的音响应该是丰富而饱满的,但是他由于缺乏技术上的支撑,仅能止步于此。另外这些主题还体现出了强烈的诉说意味,即一种娓娓道来的史诗感,料想这就是高平命名《叙事曲》(Ballade)的原由。然而在实际创作中,一如标题的思忖,高平在创作《叙事曲》时除了保证木心音乐素材的原滋原昧,对核心材料发展扩充,还要在个别处做“减法”,等于是在原来的“筋骨”上创造“血肉”和“五官”。但续写所面临的首要之事便是确立好作品的基调,高平从这种受西洋音乐影响的民族风格中嗅窥到了民国之初音乐先贤们如赵元任、黄自先生的影子,于是他的和声语言去尽《未题》式的“浪漫”,而是维持了五声音乐和西洋风格相结合的“民国味道”。

22、木心美术馆自筹划、设计、建造、布展、开馆,步履多年,本期彩页展示了馆内各厅的景观,另有陈丹青先生等拍摄的系列图片,为读者详细介绍从布展到开馆的全过程。是故,本期专号定名为“木心美术馆特辑”。

23、(阿尔弗雷德·科恩(AlfredCorn))木心美术馆开馆致辞嘉宾,美国诗人,今在英译木心诗歌(与促成木心小说集《空房》英译本在美国出版的王久安合作)。

24、 Chopin:IntroductionandPolonaiseBrillanteinC,Op.3

25、以前的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受到很好的款待。——《云雀叫了一整天》监督生活,做不到。接下来,成为演员。再做一次观众。——《文学回忆录》爱,还有三个境界耳。少年受好奇心驱使,青年与审美相关,中年寻求知识。衰老将至,不辜负义气。——《即兴判断》生命好在没有意义,可以赋予各自意义。如果生命有意义,但它的意义不合我的意愿,那才是尴尬的。——《素履之往》才能、心、头、不可缺少。三者难以平均;好啊。这样就有了风格。——《琼美卡随想录》记得以前少年的时候,大家都很真诚地亲切,说了一句话。清晨火车站,长街幽暗无人,卖豆浆的小店热气腾腾。昔日的天色晚了,车、马、短信都晚了,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以前的钥匙也很漂亮,钥匙很美很有形状。锁上了,人就知道了。——《从前慢》

26、2陇菲先生在其文中将之理解成表情术语“运动”,笔者认为是不太恰当的。

27、高平将上例的旋律编创成一部钢琴由,索性就叫《未题》,倒无碍在创作中“言之有物而成理”。对照两谱,可见钢琴曲《未题》的速度设于每分钟75拍,这个速度不快不慢,便于乐谱中上下流动的音型,也不至失去原作中的旋律气质,而调性则被放置在了降b小调上,五个降号的调性黯淡沉郁,与原谱中那略感伤怀的旋律情契意合。与原谱相同,《未题)也呈现出了与之相符的三部性架构,然而除此之外,作曲家还有意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设计了一个情绪激切的连接段,致使段落之间衔接圆转。

28、(李政雨)木心读者,2015年11月16日,木心美术馆开馆第二天,由理想国组织的五十位木心读者团在乌镇昭明书院举行座谈会,作为发言之即席朗读《你这个俏皮的老头》这首诗。

29、恍恍惚惚清晰的诀别诗文中的生离死别,多见,生而“诀别”,词语即显寒光。“清晰”对应“恍惚”,是这诀别的镌刻之痕,刻入时光。“诀”在“别”前,恍兮惚兮,“别”在“诀”后,刻骨铭心。

30、1陇菲《木心自度曲——谈木心遗乐以及整理改编》,《人民音乐》,2017年第2期第58-62页。

31、《即兴判断》是木心的散文选集,同样是为生活而沉思,为人生而寻觅。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遇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

32、再后来我看过一张他1978年拍的照片,那时候他其实在,我们先说木心,他本人是二三十年代出生的,乌镇人,在上海居住过、成长过,然后留在大陆,没有跑到台湾去,在大陆就一直活动、工作、读书,终于文革期间他下过牢,坐在地牢里面,呆了两年。两年后他出来了,我看到的就是他出来的那张照片,那张照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的地方就是他非常怪,就像我们背后看到的这张照片,长的很帅,有点像一个西方男明星,这是他59岁拍的。

33、这些乐谱的笔迹不可能创作于不同时期。前两类,或许以便快速记录闪现的灵光,大多写在笔记本之内,甚至有些是随手匆促地写在烟纸盒、医院挂号单的背面。而第三类的器乐作品,则写于单页的稿纸,字体统版式工整,也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我猜想这部分乐曲是一段时期的集中创作。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始终恪守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是准确编号。这些手稿经年已久,页码不详,有些单页乐谱虽独立成篇,但大多篇幅或乐章(movement2)规模较大的乐曲则横亘多页,为了避免“张冠李戴”,首先要对乐谱彻底熟悉、通读,再找出主题动机以及前后段落之间的逻辑,最后确立,也就是说这需要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第二就是要严谨地重现乐谱上的所有信息,一些疑似笔误或者笔迹难辨的地方例如其中一首标题为《雨》的歌曲,歌词文本模糊不明,通过与木心美术馆馆藏人员反复沟通辨认,我们决定只录入有把握的信息而不贸然过度解读,以求保留乐谱最真实的原貌。

34、    木心的文学回忆,陈丹青五年听课笔录——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在纽约为一小群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赫然五年“文学的远征”,后来他却只字不提出版。  只要木心在讲话,当年听课的陈丹青就记录,听课五年,累积笔记共五本。木心大量精彩的文学识见,连同率尔离题的妙语趣谈,都在笔录中悉数呈现。

35、梦在枕,醒,是在枕上。“枕”何尝入梦?“枕”何来“醒”?何其触目惊心啊!“与枕俱醒”——有位俄国公爵曾对屠格涅夫念普希金诗句,然后说,假如能写出这样的诗,我愿割去自己两枚手指。

36、《爱默生家的恶客》——木心亲自编订的散文小说集。其中有木心第一篇专写沮丧的文学作品,并重解三言二拍,再造中国古体小说的新风格。

37、木心:《找到你》这部电影,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现实”,可以通过影片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处境,让我们思考我们的选择是否正确。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不同的妈妈与孩子的故事,侧重描述李捷(姚晨饰)跟保姆孙芳(马伊琍饰)与孩子的故事,还有朱敏这条线也一直贯穿着整部影片。这部影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不仅仅只是李捷找到自己孩子多多的一个过程,也是李捷自己作为一名母亲慢慢找到自己该有的责任的一个过程。

38、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39、画展研讨会上,《西藏组画》被誉为“现实主义”的“还原”,而获得普遍肯定时,他却答道:“我并不愿把这些画抬高到“高于生活”的种种“主义”中去。”

40、于是“另一些人”,注意:“扮演你入我梦中”。此下的诗句,便是“我”醒时的自语,还是关于“你”:

41、《文学回忆录》:INK印刻文学2013年10月

42、李劼说,木心既是文学的天才,也是文化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在意大利叫作但丁,在英国叫作兰姆,在德国叫作尼采或者荷尔德林,在法国叫作蒙田或帕斯卡尔,在美国应该是爱默生加上梭罗。木心走了,木心的文字并没有随之消逝。圆明园废墟,汉家陵阙,都会是过眼烟云。但《道德经》、《红楼梦》却像天上的星星一般,常在。

43、作为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在一个新的画风与旧的传统中必定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断创新才能使之光大。

44、《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亲自编订的诗集。收入《火车中的情诗》、《女优的肖像》、《伏尔加》等一百余首意境深远、金句纷披的诗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更具可读性。(特别收有《从前慢》原汁小诗)

45、“哪有你这样你”——哪有“诗”这样“诗”!

46、4陇菲先生在其文中批评,应答处理割裂了主题的完整乐思。但我对此持相反的意见,希望得到陇菲老师的指正。我认为音区的调配、音色的互换并不决然意味着乐思的中断,而旋律在一个声部中持续保持也不决然意味着乐思的连贯。恐不同的听者有不同的听感。

47、但是欣赏他和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从来就不是矛盾。读木心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余华的话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在喜爱余华、路遥这些作家的人看来,木心的作品有些无病呻吟,因为这些作家都是一些写实作家,看他们的作品,你能产生人生的思考,对灵魂有所启迪,而木心的作品,初见惊艳,但容易忘却。

48、随便看几页就会在想,这是谁啊,怎么会有人这么写东西呢,然后马家辉当时说,这好像是个旅美作家,我说那他是台湾出去的还是大陆出去的,他说是大陆出去的,我就觉得很奇怪,怎么大陆会出去这样的一位作家而过去,不晓得呢。

49、·  惟  ·  美  ·  往  ·  昔  ·

50、借我最初和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51、(本文原载于《人民音乐》2018年第10期)

52、小说:《临街的窗子》、《婚假》、《夏狄的赦免》、《危险房屋》、《石佛》、《克里米雅之行》、《伐哀尔独唱音乐会》、《罗尔和罗阿》、《木筏上的小屋》

53、“三棵树”是西班牙产的一种酒……曼哈顿上城区,麦德逊大街,白鲸酒吧……在白鲸酒吧啜“三棵树”,写长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钱一样的零碎韶华……

54、 达到他们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到消息,就从全国各地甚至台湾跑到木心的故乡乌镇,或者是跑到北京来参加这个追思会,我听他们说的话,他们还常常提到一点,他们说他们做木心读者之后,总是想到乌镇,甚至还真的去了,而去了乌镇之后,又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说不敢,或者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去见木心先生,于是就在他家外面绕来绕去,问清楚地方上的人,他是住哪间屋子,哪个院子,在附近观看。

55、但语言不是文学的全部。人文艺术修养好也不代表文学创作就一定好。

56、《叙事曲》总体结构呈复三部曲式,相比原谱增添了主部的再现,同时还具备了奏鸣曲式的特征(A)呈示部与奏鸣曲相似有两个主题,主部主题位于C大调,其后原谱中呈展开意味的段落被当作了副部主题,调性转换到g小调上,然后一个长达11小节的连接段让音乐过渡到了中部,(B)中部由原谱中的第二主题构成,其旋律平静稳重、结构方整,少有展开因素,因此具有复三部曲式三声中部(Trio)特点;(A)再现部呈"倒装”再现之安排,尾部有数小节coda。见下面结构图示:

57、《鱼丽之宴》是木心关于文学的“答客问”之类中的某些选篇,触及的话题虽只限于文学、艺术,因为也自有一番纷繁,故美其名曰“鱼丽”。本拟用“鱼之阵”作书名,当然更切合事实和私衷,无奈读起来不爽口, 字又古奥,还是取“鱼丽之宴”。

58、书名“豹变”,源自《易经》“君子豹变”,隐含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成长史,是由弱到强的过程,这是一本薄薄的厚重礼物。

59、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