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最唯美的一首诗(文案精选6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9-16 08:38:31 浏览59

晏殊最唯美的一首诗

1、诗词君分享晏殊最经典的10首宋词,一起体会其中的婉约绮丽吧!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晏殊最唯美的一首诗)。

3、许多诗人词人曾为女子代言,以女子口吻写诗,此诗即是为闺中人代言之作。

4、晏殊是不是真的经历过如此刻骨铭心的相思呢?关于这一点,还真不好考据。不过晏殊在写情诗方面,绝对堪称一代大家。

5、此为怀人之作。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作者由于知音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因此创作了此词。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6、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7、庭院除了作为生活场景的延伸,也是一种心灵空间的扩展。在宋代词人的眼中,家国情怀、深闺离绪、季节变迁、动人爱情……仿佛人一生的悲欢离合,都发生在这一方院子里。

8、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9、自从分别后,就再也看不到佳人所乘坐的油壁香车,她就像峡上之云,行踪无影,东西不定。

10、她多么想找一个能托付终身的人,可一曲终了,也只能掩面而泣。

11、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12、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晏殊被称为“富贵宰相”。他的《珠玉词》大多表现一种闲雅蕴藉的风格,雍容典雅,华贵而不卑俗,圆融而无锋芒。但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反常态,下笔极重,场景阔大,深刻沉着。但是,该词依然保持了他惯有的温婉气质,伤感而不凄厉。

1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4、宋词中提到井时有时以“金井”一词出现,且当时人们喜在井边种植梧桐,因此“井”与“梧桐”又总是两两出现。

15、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宋代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译文:看着花儿像你一样,柳枝像你一样;花儿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却要别离。

16、油壁香车:用油漆漆过装饰华丽的车子,这里是一个典故,来源于名妓苏小小,所以此处代指女子。

17、“井”在宋词中被反复提到,可见当时庭院里普遍有井。

18、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9、最脍炙人口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0、释义: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21、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22、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23、说到这二晏,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二人是谁?那就是另一对父子作家晏殊和晏几道。三苏是父子,二晏也是父子,建章风骨中的三曹也是父子。看来家族渊源也是才华展现的原因之一啊,因为有充满才华的基因遗传啊。

24、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太多的伤感和遗憾涌现人世,转瞬间便沧海桑田。当我们回首相望,昔日的苦乐都已不见,空余多少断肠之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怎一个情字了得!岁月无情,唯有真爱永恒不变,让人一生难忘。

25、释义: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26、填一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天气亭台都如旧似去年,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

27、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2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9、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30、该词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31、“寓意”这个诗题,其实没什么特殊含义,可能寄寓身世感慨,感怀相思爱情,却又不便明说。这种诗题就和李商隐“无题”诗题差不多。

32、在宋初文坛,晏殊可以说声名显赫,不仅官做得大,位至宰相,而且词名远播,影响具大。他的《珠玉词》清丽脱俗,声调和谐,闲雅中透着深情,旷达中透着圆融,富丽而不鄙俗,美艳而不矫饰,风格独特,极具美感。

33、“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 “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34、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35、释义: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36、王维的这首诗,最后5字是神来之笔,读后让人赞叹

37、尾联“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是深情告白:我多想给你寄去书信。然而我的心,岂是文字书信所能表达?更何况,层层山,道道水,书信又如何到得了你的手中。就像我的心,不能为你知晓;我的衷肠,不能对你诉说。

38、晏殊说: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几道的却说: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39、伫倚碧云如有待。望新月、为谁双拜。细语人不闻,微风动、罗裙带。

40、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41、此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42、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43、再也见不到意中人,晏殊写下一首千古情诗,令人伤心欲绝!

44、古风诗句不但可以用平韵,也可以用仄韵;用韵比较宽泛,不受韵书的限制;且不拘平仄、不拘对仗,也不拘字数。

45、下片开始“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晏殊便触景生情,着重描写追怀忆旧的那些事。即想到了去年初春举行的宴会,想到了在宴会上将客人挽留至酒醉的情景。“探花开”,原指唐代新科进士于曲江杏园举行宴会,称探花宴。且以少俊进士二人为探花郎,遍游名园,采取名花,为宴会增彩助兴。晏殊这首词中则仅指初春举行的宴会。

46、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47、今天长风要讲的这首诗,也是属于“西昆体”这一范畴,所以我们简单提一下“西昆体”。

48、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49、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50、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51、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52、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53、门是庭院的起点,犹如戏剧的序幕和文章的开头。作为入口,它是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分界线上的重要结点。

54、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楞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55、晏殊总有这样的能力,将人生的感悟融入到清丽的语言当中,当我们缓缓读完这首小词,对时光流转、对人生消逝又有了新的认识。

56、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57、这首词轻淡的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上片写景。点明了季节,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下片写人。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58、画堂新月朱扉。严城夜鼓声迟。细看玉人娇面,春光不在花枝。

59、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60、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61、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遥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62、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3、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