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名言论据
1、 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
2、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孟子·告子上》) (舍生取义的名言论据)。
3、(5)当忧转化为乐之后,“先忧”者应当如何行事呢?应当“后乐”。如果自恃有功,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有先行之苦,就理所当然地争享受,争权利,乐于天下人之先,那简直就意味着背叛!“先乐”可耻,那么与民同乐好不好呢?一般说来,这是无可非议的美德。但是,作为一个共产d员,或者是有志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这样的标准就显得太低了。因为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目前的“乐”还仅仅是“小乐”,比起共产主义的灿烂前景来,它委实太微不足道了。愿为共产主义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战士,难道可以满足于一得之功,躺在小小的安乐窝里做美梦吗?再者,当过去的“忧”转化为今天的“乐”之后,又会酝酿着新“忧”,这是由事物的矛盾法则决定的。我们怎能够“乐而忘忧”呢?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居安思危,永远当一个“先忧者”,永远当一个“后乐”的傻子。
4、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5、 ——唐.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6、以下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7、(2)句意为: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引:拉着。
8、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柔石(舍生取义的名言论据)。
9、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0、第②段。歌德的话意思是:丰富的阅历使读者不仅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能品味出背后的涵义。有力论证了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11、(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2、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上面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14、伽利略根据阿基米德的学说,作了迅速确定合金成分的流体静力天平的研究,发明了可以测定物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实验密度的"小天平",写出了名为《小天平》的论文。后来他又潜心研究了物体重心的几何学,于1588年发表了《固体的重心》的论文,引起学术界的注意。第二年,在友人的推荐下,被比萨大学聘任为数学教授。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轻的先着地,但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改写了这一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作了落体实验,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使统治人们思想长达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而应邀前来观看的一些著名学者却否认自己亲眼见到的一切,他们群起攻击伽利略。1591年,伽利略被比萨解聘。从科学史上看,伽利略并不是落体实验的首创者,其首创者是比利时的斯台文。但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所造成的影响却是更为深远的。
15、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
16、道义和利益,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舍利,就是舍弃物质上的财富;取义,就是得到精神上的至宝。吃好穿好,精神上却很空虚,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心中有天地正气,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泰然自若。为了道义放弃利益,永远都是我们本心的追求。
17、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18、三是用好论据。论据要有典型性,不能以“我”的经历为例。本文以彭德怀为例,颇有说服力。论据要概括,两三句话即可,不宜整段叙述。因此,要学会对论据进行剪裁,删去无用的内容,留下能证明观点的内容。论据贵在“精”而不在多。像本文仅用一个论据,并将其“分割”“投送”至各个分论点下面,是十分巧妙的。
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北宋范仲淹
20、乱针绣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为江苏常州人杨守玉。乱针绣源于苏绣而自成一格,其特点在于针法长短不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并运用分层、加色的手法,令色彩更为丰富。乱针绣作品一般要刺三层。第一层铺色,第二层做细,第三层进行精细艺术加工,在这一阶段,作者要根据题材的需要,把一根常规丝线劈成若干分支的细丝进行刺作,尤其在表现某种物体如人体肌肤,为求细腻效果,最细时劈丝达四十八分之一。
21、 身体是事业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重要基础。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四化大业,才能享受生活。
22、可见,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利益确实是可以跟道义一起,同时获得的。
23、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24、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25、(招募对象):全国名校大学生、初高中学生、热心教育分享的家长等
26、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27、你在评论中所征引原著中的句章断章取义,是对原著的亵渎!
28、(中考阅读训练)(广西壮族治自区玉林市2018)
29、⑨马爷吱儿喝一口茶,侃侃而谈,明清闺阁折扇最是典雅精致,为扇中极品,其中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李陀那的,扇面书法或娟秀,或工巧,或清新,千金难求。可是,柳如是的则反之,河东君虽为红粉佳人,却有壮士之气,健儿之志,故其字虽娟秀,却内含筋骨;表面虽柔美,内里却不失端庄方正,有王昭君出塞之势,公孙大娘舞剑之韵。而此扇书法秀媚,低徊掩映,绝非河东君的。
30、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现存诗九千三百余首,词一百余首。他生活在金兵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他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很注重健身习武,曾千里投师学习剑术。由于他坚持锻炼,认真习武,所以他文武双全,尤其精通剑术。
31、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32、语言,就好比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素材运用也一样,讲究语言的剪裁与润色。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你的文章显出风采,感染读者,展示素材独有的魅力。然而,在高考阅卷时,我们却发现较多作文在素材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语言刻板干瘪、单调幼稚、过于口语化的问题,这些作文缺少对素材的靓丽化处理,失去了应有的文采,削弱了思想的表达,被判低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3、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34、例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
35、苦难磨练了中国人,苦难中的中国人创造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成就了辉煌的中华民族。一场疫情,全民攻坚。有每月600块,捐了1万的环卫工;有冰天雪地坚守疫情的门卫大爷,虽冰雪白了胡须;有汶川县竹山村村民带来了200吨蔬菜;有一线的各个岗位上服务的人,有四川的儿菜,河南的大葱,贵州的白菜,吉林的大米,有志愿者,民警,社区服务队……微小亦磅礴,小家亦大国。
36、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37、在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神洲大地上,曾哺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也曾培养了无数的脊梁式的人物。他们中有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昇,李时珍;有不怕流血牺牲,起来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抵御外侮的英雄,如陈涉,李自成等;有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苦难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更有主张仁义道德,舍生取义,以和为贵的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
38、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39、二是列出两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一般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提炼。本文第(2)段谈何为“先忧”,是从“是什么”的角度论述的;第(3)(4)段说先学、先调查、先行是成为“先忧”者的原因,是从“为什么”角度论述的;第(5)段论“后乐”是先忧者应有的举动,是从“怎么办”角度论述的。
40、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41、第拥有利他之心,奉献,付出,多为别人着想,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42、可是孔子却对她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的人,无论多大的奖赏,你都可以收。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4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44、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5、“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46、⑰那人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包,仔细打开,找出一把票子凑够一百块,放在马爷手里,连连拱手,转身上车走了。马爷儿子等着对方走远了,不满道:“爸,那可是几万块钱的一个康熙朝的罐啊。”
47、得与失是一个明智取舍的过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得,什么可失,认清得与失。在取舍得失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明白该得到什么,不该得到什么;该失去什么,不该失去什么。对于得与失要明智的去取舍。
48、历史结结实实地跟豫让开了一个玩笑。当赵襄子骑马来到赤桥前,他的马怎么也不肯前行。一向疑心过重的赵襄子就下了马,让一名侍卫骑上过桥。于是,豫让的致命一击成为烟花泡影。
49、是群众与连队的安全!弹尽粮绝了,群众与连队主力却也安全撤退了。五位英雄迎风屹立于顶峰,风吹动了他们的衣襟,却没有吹动他们宁死不屈的决心。
50、心忧炭贱愿天寒 零落成泥碾作尘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肯将衰朽惜残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1、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者抗元的重任,号召四方的豪杰,下定决心抗元到底。但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获。他面对敌人的高官厚禄的劝降,仍不为所动,只求亦死而不求苟生。 显然,文天祥也是一位典型的爱国主义英雄。他死后,留下了许多爱国诗文,其中《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而文天祥也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52、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53、乍向划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唐·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5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像任长霞,为了国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为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不惜牺牲生命,她置身死于度外,积极打击社会黑暗势力,消灭犯罪团伙,匡扶社会正义,体恤人民民情,她为中国的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惜的是,她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死,惊动了开封,惊动了中国,惊动了天地,成为了人民心中永远的痛。还有就是像闻一多,张志新等等,他们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典范。
55、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56、(1)开门见山法:这种开头方式,开宗明义,简洁明了,能统摄全文。
57、”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58、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59、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60、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61、②马爷开着一处古董铺子,在桥的另一边,一片绿色掩映着,木门搓了核桃油,上了生漆,红润润的,一片古朴雅致。马爷的生意很红火,人来人往的。红火的原因,大概是马爷为人宽厚。一次,有人拿了一个酒壶放在柜上,说要一万块钱,等着急用。马爷走过来,拿起壶看看,袖中伸出三根手指一笑道:“给三万。”他解释,这壶是明朝的,值这个价。说着,马爷慢慢用绵纸擦着壶底,擦着擦着就擦出了一点隐隐的字迹,蘸了墨一拓,是“嘉靖”两字。他告诉对方,这是老古董,反悔还来得及,实在要卖,三万块。对方见了,连连鞠躬感谢,拿了三万块钱走了。
6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作用。歌德的话意思是:丰富的阅历使读者不仅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能品味出深层的涵义。与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相一致,引用名人名人,充当道理论据,能充分有力地论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所以放在文中第②段最合适。
6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64、显然,命题者的重心落在第三个工人身上,赞扬他有崇高的理想。所以,从这则材料可确立中心论点:人要有远大的理想。
65、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