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名人对爱情的看法
1、爱是人渴望和他人融为一体的欲望。作品:AdamMartinakis.
2、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乔治·桑
3、11)没有爱情的人生叫受罪。——威·康格里夫
4、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5、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6、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7、当时的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而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为了传宗接代,为了生育而已。
8、一只鸡蛋可以画无数次,一场爱情能吗。——达芬奇
9、综合以上分析,柏拉图式爱情最初是指同性之间的一种爱慕。
10、或许也因为爱情似乎与一切理性相违背吧。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什么数百年来哲学对爱情一直保持着怀疑态度的另外一个原因。爱情被弃置在了浮夸做作的阴暗情感区里,被划分在了理性的阳光永远无法照射到的心理混沌区,不能简单地成为哲学家们的一个研究“对象”,充其量算是文人骚客们聊以消遣的话题。因此,从事思考苦役的哲学家们都抱着一种本质上代表着男性的蔑视去对待爱情,这种蔑视会攻击任何一位反对他们男性观点的人。如此陈词滥调或许有些可笑,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永远不要忘记,爱情的哲学演讲一直都是由男性主持。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我们也不会侥幸盼望,因为时至今日,仍是如此。除了阿伦特和波伏娃两位女性思想家——但实际上她们也从未宣称自己的哲学为纯粹的哲学——在本书中剩下的声音,只能是来自人类群体中的另一半。但话说回来,这也不足为奇。
11、这个观点要从柏拉图生存的那个时代说起,与当时的希腊男女地位和爱情观有关。
12、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从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就不要悔恨。
13、惧怕爱情就是惧怕生活,而惧怕生活的人就等于半具僵尸。——伯·罗素
14、遇到过一些一味付出的女孩,看着让人心疼,我就想问问:你到底执念有多深,非要一遍遍、一次次的自欺欺人。
15、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16、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17、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醉心。假如见到一个美人就痴情颠倒,这颗心就乱了,永远定不下来;因为美人多得数不尽,他的爱情就茫茫无归宿了。——塞万提斯
18、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即使你想得到的是一种动物式的幸福,生活反正不会任你一边酗酒,一边幸福的,它会时时刻刻猝不及防地给你打击。——契诃夫
19、。西汉时期倒是出了个司马相如,冲破重重阻挠和卓文君有过一段浪漫爱情,最后还是做了负心人……人们向往爱情于是就有了“牛郎和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而西方则不同,
20、一只鸡蛋可以画无数次,一场爱情能吗。——达芬奇
21、你提到了社会正义,这使我们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对于那些指责爱在三部曲为有特权的异性恋白人电影的人,你会如何回应?
22、玛丽·勒莫尼耶(MarieLemonnier),接受过哲学训练,法国著名新闻周刊《新观察家》记者。
23、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24、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25、实在说来,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26、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27、所有的爱都可被忠贞不渝的爱情征服。——奥维德
28、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心属多情。——清·张潮
29、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30、爱情中的苦与乐始终都在相互争斗。——绪儒斯
31、说到底,爱情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别人身上的反映。——爱献生
3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3、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莎士比亚
3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5、爱情能持之以恒才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在别的方面没有恒心,那么爱情方面的恒心也就一文不值,毫无意义了。——狄更斯
36、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37、男人的爱情如果不专那他和任何女人在一起都会感到幸福。——王尔德
38、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39、就算破碎,再活一次也还是会有同样的选择。作品:AdamMartinakis.
40、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幸福。
41、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42、讲故事对人们有什么作用?它让他们做梦,也使他们遭受痛苦。但我们能停止讲故事吗?我不这么认为。人们是靠它生活的。他们喜欢它。他们喜欢听一个幻想。小女孩梦想着白马王子,他们仍然这样做。然后,他们最终还是和一个该死的酒鬼或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一起,他们一生都很悲惨,认为他们没有得到好男人。但现实是非常简单的。这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生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通常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99%的人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这就是事实。也许《爱在午夜降临前》是最接近于生活的东西。第一和第二段感情完全是浪漫的幻想,对吗?连接和重新连接。第三部,我最喜欢这部的部分原因,是关于在一起的困难。它并不那么美好。有些人会说:“哦,该死的,你为什么要打破浪漫?”但事实是:你如何维持十年的完美浪漫关系?它变成了另一件事,你知道吗?
43、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44、爱情待在高山之巅,在理智的谷地之上。爱情是生活的升华人生的绝顶,它难得出现。——杰克伦敦
45、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46、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47、灵魂与肉体结合是柏拉图式爱情观的继承和发展。精神之爱必须经由肉体之爱才能达到,灵肉相融的爱情才是完美的理想爱情。
48、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49、○郑万玲 南开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法国文学硕士。
50、啊,男人有性欲时,爱情才表现得很强烈;而女人的爱情却是持久的,不断增长的,哪怕是等待的时候。——劳·豪斯曼
51、婴儿降临后,种族利益就得以实现。作品:AdamMartinakis.
52、真正的悲剧不是产生在善恶之间,而是出自两难之间,是两种合理性的碰撞。
53、若认为哲学家们在爱情上观点一致也将十分可笑。叔本华所推崇的绝对克己与浪漫派如卢梭所追求的爱情升华之间毫无共同之处。两股巨大思潮,截然不同,却共同存在。在伏尔泰之后,《哲学辞典》中关于“爱情”这一词条,我们可以找到两种分别代表这两大阵营的标志性词汇。伏尔泰写道,任何一位想研究“这块与哲学没太多关系的材料”的人,“都应好好思考柏拉图的《会饮》,因为文中的苏格拉底,作为阿尔西比亚德和阿伽通的忠实情人,与他们讨论的正是形而上的爱情”。此外,那些对感情不太细腻的哲学家们,便投向了“更以自然学家的身份来讨论爱情的”卢克莱修的阵营,他肯定道。如此,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便形成了两条思想轴。的确,柏拉图和卢克莱修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柏拉图竭尽全力希望在爱情的痛苦中找到一种必然的对等物,用以换取爱情带给人类的美妙的兴奋和不朽的表象。卢克莱修则宣扬在毫无克制的性爱中放飞自我,从而避免稳定爱情中的危险。一方是爱情的白色魔力,另一方则是它的黑色魔力。一方认为,不管是一个小时还是二十年的经历,都应该以永恒为目标。另一方则认为,爱情中存在一种难以抵挡并只会招致灾难的诱惑,所以必须将其消灭。继柏拉图和卢克莱修之后,哲学家中没有一人可以宣称自己纯粹属于两种“颜色”中的一种。但所有人都以各自的方式阐明着自己的主色调。
54、RobertSternberg虽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著名爱情理论,但他并没有研究过爱一个人的目的,为什么会存在“友伴式爱情”。波伏瓦的观点或许解答了这一疑问,长久幸福地爱一个人,或许是为了超越我们自己,让双方都活出更美好的人生。写在最后:爱让人伤心,但每一颗被伤过的心都在曾经被爱过虽然还是很难明白我们为什么会爱一个人,但因为爱情,我们还是会走在无人小路上情不自禁地露出遮不住的微笑,会在想到恋人时像触电一样心里又麻又痒,也会因为“爱别离”而痛饮泪水,因为“求不得”而顾影自怜。
55、还有另外一种陈词滥调认为:诗人和作家从未提出过任何关于爱情的可靠真理。而这一结论,要么是过于武断,要么是孤陋寡闻。《危险的关系》的作者肖代洛·德·拉克洛,可谓是两性战争中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爱情研究方面曾与卢梭相比肩。《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托尔斯泰亦是如此。托尔斯泰的这本小说作为对悲惨堕落描写得最为细致的作品之我们从中看到激情式的爱情升华为了一种不朽的美。更不能忽略的是,研究爱情的嫉妒与幻想破灭的独一无二的现象学专家——普鲁斯特,一直深深地信奉着幻想破坏大师叔本华。是否还要再强调一下,我们在书中所提到的某些哲学家本身也是著名的爱情小说家?卢梭的《新爱洛伊丝》,作为历史上第一本畅销书,曾在他的时代里引起轰动一时的热烈反响。著作等身的克尔凯郭尔,最为人所知的身份始终是《诱惑者日记》的作者。至于波伏娃,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证明:与《第二性》中长篇大论的道理相比,《女宾》中一幕幕残忍的情节或许更能犀利地揭露巴黎圣日耳曼德佩区曾经一度极为放荡的道德风气。
56、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男女平等,男女恋爱的爱情观重视后,后人对柏拉图式恋爱曲解越来越多时,就有了现今常用的含义:男女之间的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只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而这个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
57、爱情哲学仍是一片需要重新开拓甚至亟须保护的领域。首先需要尽可能地抵抗无处不在的虚无主义,凭借着对性行为的压制,简而言之,即将其定义为一种病态的放荡,虚无主义似乎已为自己找到了一款笨重的破坏武器。同时,还需要解决一个战略性问题,因为专属爱情的思维逻辑确实与情感市场表面的理性相悖,在这样的情感市场里,每一位交易者都眼睁睁看着自己逐渐被束缚成了一模一样的元素分子,在唯一的原则——个人主义——下可怜兮兮地盘算各自的心机。不负责任并充满暴力,就是爱情在世人眼中的另一副模样。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或许我们领悟到了一种比某些女权主义者的言论更为合适的新观点。在情色战场里,女人无法成为像男人那样的人,男人反之亦然。事实上,关于每位哲学家的困扰和偏见,甚至其中大多数都暴露出的对女人欺骗的恐惧,本书将讨论的所有人与事,都曾以各自的方式,阐明了问题的根源。
58、爱情既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法拉第
59、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60、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有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