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1、“泪雨”句:安史乱起,唐玄宗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相传途中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雨霖铃》曲。(人生若只如初见)。
2、仿佛,可以听到容若的声音穿越三百余年在空中回荡:
3、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4、人们喜欢烟花,因为绽放的瞬间很绚烂。可是烟花易冷,一场热闹之后,终归寂静,像极了人们的相遇。
5、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6、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奈何我们都成了剧中人。
7、“人生若只如初见”,不仅仅是爱情,或许也是对待人生的态度:阅尽沧桑,依然以“初见”般的真性情,面对世间万物。
8、初心,哪有那么易变,只是天涯过客,人来人往,我们再也不敢轻易去想,想你,深深的情意,涓涓的柔情。
9、“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爱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的概率真的太小了,所以任何一颗坚定的心,都弥足珍贵。(人生若只如初见)。
10、“骊(lí)山”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11、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12、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后人对其词评价很高。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13、那么为什么是这本书成为了掌阅的首本实体书呢?
1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
15、“却道”句:看似白话,实为用典,语出南朝齐谢朓《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16、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扩展资料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17、初见纳兰性德,便被他那一颗赤子之心所吸引。
18、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19、初见,是让人动容的情愫,即使感情已被现实消磨殆尽,但初遇时的美好,再回忆时,依旧芬芳。
20、其实一直以来,掌阅公版小组都在默默而低调地做着她们热爱的事业,小组诞生原因也很简单,源于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一个公版书计划:1971年由迈克尔·哈特发起的古登堡计划。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图书馆,所有书籍都是由志愿者完成。
21、你是他种下的前因,却未必是他的果报。人生从来没有绝对的静好,遇见从来就是变幻无常,灵魂相似的人,有幸相逢才能永恒,心灵无法契合的人,纵然近在咫尺,纵便有过交集,终究会走散在人流中。
22、女子将二人比作明皇与贵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
23、我们,不知道生命何时给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可是执迷的我们,就是看不清真相。
24、在顾贞观四处遭遇冷眼时,怀才不遇的顾贞观遇到了贵公子纳兰性德,顾贞观所作《金缕曲》感染了容若。纳兰性德遇到了知己,与对诗词有共同的见解和追求的顾贞观成了忘年交。
25、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26、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