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念什么(文案精选40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5-07 00:39:28 浏览59

木心念什么

1、(形声。从心,楙(mào)声。本义:勉励,使人努力上进)

2、木心的所有诗文,只字不提这件事,纽约市、杰克逊高地,也从不知道一小群中国人曾在这里听讲世界文学课。

3、“号外”是(看理想)会员计划中推出的重磅纪录片,记录了陈丹青老师与他的团队从策划林风眠、尼采等特展,到整个美术馆开幕布展的过程。

4、如今不能上前叩门了。木心在时,书桌周围满是花草,卧室的小小书柜旁竖一乐谱架,架上摊着旧版的苏东坡字帖——在我见过的文人中,木心存书最少最少——自一九九〇到一九九六年,文学课讲义、蓄谋已久的《诗经演》,都在这里写成。

5、事情的详细,不很记得了。总之,一九八九年元月十五日,众人假四川画家高小华家聚会,算是课程的启动。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木心,浅色西装,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六十二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轻——讲课的方式商定如下:

6、(购买获得的兑换码,请在电脑上登录优酷看理想自频道兑换)

7、一个在八十年代出道的文学家,能否设想木心的历程?一个研修文史专科的学者,又会如何看待这份文本?木心不肯放过文学,劫难也不曾放过他,但我不知道他怎样实践了尼采的那句话:

8、电子版录入的工作,细致而庞大。速记潦草,年轻编辑无法辨读,我就自己做。或在纽约寓所的厨房,或在北京东城的画室,朝夕录入,为期逾半年。当年手记无法测知字数,待录毕八十五讲,点击核查,逾四十万字。为纪念木心逝世一周年,近日忙于编校、排版、配图、弄封面,十二月必须进厂付印了:眼前的电子版不再是那叠经年封存的笔记,而是木心读者期待的书稿——“九泉之下”这类话,我从不相信的,而人的自欺,不过如此。喂,木心,恕我不能经你过目而首肯了,记得你当年的长篇大论吗?年底将要变成厚厚的书。

9、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不断成长,但我们不应该抛弃一切纯真美丽。

10、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峰回路转地颓废。

11、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

12、(形声。从心,楙(mào)声。本义:勉励,使人努力上进)

13、“小聪明”是长不大的。——木心《素履之往》

14、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原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浙江乌镇人,著名画家、作家、诗人。

15、木心绝少诉说自己的生活。五年讲课间,难得地,他说出早岁直到晚年的零星经历,包括押送与囚禁的片刻。他说,和朋友讲课,可以说说“私房话”。本书编排时,我特意在每讲之前排几行摘录,并非意在所谓“关键词”,而多取木心谈及自己的略略数语,俾使读者走近他:经已出版的木心著作,刻意隐退作者,我相信,这本书呈现了另一个木心。

16、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听课人几乎全是画家,没有迹象表明有谁听过文学史,或职志于文学,课中说及的各国作家与作品,十之六我们都不知道——木心完全不在乎这些。他与人初识接谈,从不问起学历和身份。奇怪,对着这些不相干的脸,他只顾兴味油然地讲,其状貌,活像谈论什么好吃透顶的菜肴。我猜他不会天真到以为众生的程度与之相当,但他似乎相信每个人果然像他一样,挚爱文学。

17、岁月流逝,流不走的是不堪回首的记忆;面对现实,感到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生活奔波,学会的是从容不迫的谈定;爱情美好,拥有的是心心相印的甜蜜!

18、木心的文本十分幽美,他的使用价值在民俗。我15年去乌镇游览,荣幸参加了本地的木心著作讨论会,参观考察了木心纪念馆。他是难能可贵的历史人文统一的大伙儿,持续保持着为人处世的醒悟、整洁和西方式礼貌。我还在采访中,见到本地人对文化艺术的推崇。浙江省的现代作家几乎扛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江山半壁。木心遭受本地笔风的浸染,他自身的不断思索和写作为他获得了很高的信誉。

19、四个态度彼佳,彼对我无情——尊敬之。彼佳,彼对我有情——酬答之。彼劣,彼对我无情——漠视之。彼劣,彼对我有情——远避之。——木心《素履之往》

20、贝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

21、如今不能上前叩门了。木心在时,书桌周围满是花草,卧室的小小书柜旁竖一乐谱架,架上摊着旧版的苏东坡字帖——在我见过的文人中,木心存书最少最少——自1990到1996年,文学课讲义、蓄谋已久的《诗经演》,都在这里写成。凡写几首诗经体新作,他会约我去北方大道南侧一张长椅上见面,摊开我根本看不懂的诗稿,风寒街阔,喜滋滋问我:“味道如何?”

22、莫依偎我,我习于冷,志于成冰,莫依偎我。别走近我,我正升焰,万木俱焚,别走近我。来拥抱我,我自温馨,自全清凉,来拥抱我。请扶持我,我已衰老,已如病兽,请扶持我。你等待我,我逝彼临,彼一如我,彼一如我。——木心《大卫》

23、最近承深圳的南兆旭、高小龙二位提供数百册私藏民国旧书,供我选择配图,虽难测知其中哪些曾是木心昔年的读本,但他的阅读记忆,正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24、现在的作者几乎是网红,即使是没有名气的或者是写爱情小说的作者,百度一下都会有资料。但木心从头到尾是一个人,单独的,拥有很少很少的读者,几乎没有知名度,这个情况只是到这几年,略微有一点改变,但这都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是他要的这个情况,而且他试图维持这个情况。他为这个情况要付代价的,因为他也渴望读者,渴望能够出版,但是他很在乎方式,也很在乎读者,谁在读他的书。

25、十八年前,一九九四年元月九日,木心讲毕最后一课。那天是在我的寓所,散课后,他穿上黑大衣,戴上黑礼帽,我们送他下楼。步出客厅的一瞬,他回过头来,定睛看了看十几分钟前据案讲课的橡木桌。此后,直到木心逝世,他再没出席过一次演讲。

26、以下追踪记忆,由年龄顺序排列,大致是全程到课、长期听课的学员名单:

27、如今我也接近木心开课时的岁数,当年愚昧,尚于讲课中的若干信息,惘然不察,现在或可写出来,就教于方家,也提醒年轻的读者。

28、现在可以交代这场“文学远征”的缘起和过程了。

29、三毛的本名:陈懋平。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汉族,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陈懋平,"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做为父亲的我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30、一九八二年秋,我在纽约认识了木心,第二年即与他密集过往,剧谈痛聊:文学课里的许多意思,他那时就频频说起。我原本无学,直听得不知如何是好。我不愿独享着这份奇缘,未久,便陆续带着我所认识的艺术家,走去见木心——八十年代,纽约地面的中国大陆同行极有限,各人的茫然寂寞,自不待说——当然,很快,众皆惊异,不知如何是好了。

31、孙韵(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来美年份不详。

32、在你眼中,我是“很多人”,在我眼中,你是“这个人”。

33、15)生活的过程,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常常是个无效的自我教育的过程。然而总得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木心

34、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峰回路转地颓废——木心

35、固然,尼采另有所指,尼采也不可能知道这句话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语境——在这大语境中,木心怎样营造并守护他个人的语境?去年秋,木心昏迷的前两个月,贝聿铭的弟子去到乌镇,与他商议如何设计他的美术馆。木心笑说:

36、木心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但我不记得他低头频频看讲义,只目灼灼看着众人,徐缓地讲,忽而笑了,说出滑稽的话来。

37、木心的异能,即在随时离题:他说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那该多好!在木心那里,切题、切题、再切题,便是这些如叙家常的离题话。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且慢,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来一句——随即收回目光,接着往下说。

38、12)论事毋涉私心意气谓之谦,命世不计个人得失谓之狂。这样的谦狂交作是可爱的,可行的。--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39、讲课完结后,一九九四年早春,木心回到远别十二年的中国大陆,前后四十天,其间,独自回到乌镇,那年他离开故乡将近五十年了。返纽约后,又两年,他搬离距我家较近的寓所,由黄秋虹安排迁往皇后区一处宽敞的公寓,在那里住了十年。到了七十九岁那年,二〇〇六年九月,我陪他回国,扶他坐上机场的轮椅,走向海关。黄秋虹,泣不成声,和年逾花甲的章学林跟在后面:自我二〇〇〇年回国后,就剩他俩就近照看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