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字(文案精选50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5-23 08:44:42 浏览59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字

1、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2、我想要强调的就是要正确的“读”和正确的“写”。

3、《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这本书不是很长,只有17万字,四五个小时就能读完的小长篇。

4、既然如此,人到底应该怎么面对这似乎无法摆脱也似乎无法选择的生存处境呢?

5、姨娘的故事令人同情,和书中的福贵一样,生活不幸,却仍坚强地活在这世上。人这一辈子,活着才是大事!

6、世事多变故,芸芸众生又惧怕孤苦,有人用名利填满生活,花花世界,游走一场便已洋洋自得。而有人必要心有所求,爱其所爱才能感觉幸福。望遍红尘,人人都可怜地追寻着,努力着,只是所要之物不同而已。我所理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彼此明了对方所有的缺点和不完美,却就是那样无法分离,心里的包容和呵护是给属于自己生命的一个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字)。

7、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8、;··在我眼里,一见钟情的神话抑或只是浪漫的幻象,生活里的故弄玄虚。它经不起天长地久的考验。

9、    本书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那个对捷克而言混乱,麻木的年代,国民处于高压统治之下,死了的烈士活在国民的心中,活着的人却仿佛已经死去。书的名字恰恰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旋律,我不懂捷克文和法文,在英语中,being的意思是生命和存在,生命和存在本是同义词,因为生命所以有存在,因为存在所以生命具有价值。在书中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它比泰山还重,亦感受到存在的渺小,它比鸿毛还轻。不能承受的并非生命,而是生命的“存在”。

10、“我”前岛老师自认为低调冷静聪明,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像隐身在学校中,总感觉任何事情都不会惹上他。“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估计是他的信条。他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数学老师,同时又是射箭社的教练,能文能武,估计对女孩子很有杀伤力吧,我认为他有这个信心的。也确实如此,他的妻子裕美子学生高阳原子杉田惠子最初也是被他这种气质所吸引。但接触的久了,才发现他所谓的冷静低调不过是用来掩盖他的极度自私。实际上在别人眼中他不过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自利,他不会对任何人付出真心,也不会对任何人付出一点点感情,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度冷漠的人。所以这些钟情于他的女人们对他的感情逐个幻灭,慢慢的离他而去。

11、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12、窗外,疾行的车流从一个未知,驶向另一个未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2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字)。

13、如果你碰到一个美女,你想和她睡觉,这是最真实也最朴素的事实想法,但这种说法直接说出来,会让你觉得自己太禽兽太流氓,所以你换了一种说法:我想和你每天在晨光中一同醒来。——这就是刻奇,是个人的自媚。

14、另一方面,阅读的时候,也不是一片空白的。我们生活过、阅读过很多东西,心灵里面是有积累的,是带着这些积累去阅读的,如果你心里面是一片空白,什么都读不懂。所以,一个真实的理解过程,就是心灵的积累和文本的含义互相作用的过程。文本越丰富、心灵的积累越丰富,你理解越丰富,这个理解越成功。这是我对阅读的理解。

15、刻奇的根源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对于取悦于自己的刻奇,我们无法摆脱,其实也没有必要摆脱,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让自己感动的理由,需要一个让自己热血沸腾的说法,但是如果你想将这种个人的刻奇推而广之,让其成为集体的刻奇,那我们就应该警醒了。

16、这首《好了歌》,寓意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17、生命,我多么喜欢的词语。写文章时候,我爱使用生命这个词,来显示自己在思考。生命之轻,何其忧伤的的词语。生命轻飘飘如羽毛,被空气托起来,无法控制自己的飞翔方向,难道不让人伤感吗?这让我想起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那飘飞的羽毛,是不是暗示生命之轻?生命之轻,竟然无法承受?!哲学意味多么浓啊。

18、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作为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19、单是西藏路桥(“新垃圾桥”,又称“泥城桥”)和浙江路桥之间就集中了众多大型仓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由“北四行”(盐业、金城、大陆、中南)四银行联合开办的“四行储蓄会”于1932年在西藏路桥西北堍兴建的“四行仓库”。

20、有时候,就是给你选取,那选取又是何等的艰难?电影《苏菲的选取》中,苏菲右手抱着女儿、左手牵着儿子瑟瑟踯躅在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队伍里,当纳粹军官责令苏菲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务必立刻送往焚化炉时候,儿子还是女儿?这种活生生将人撕扯成两半的痛苦一向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21、现代与性有关的小说十分多,我觉得就是作家也在反应这一事实——即即使陷入深爱,彼此身体纠缠,依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2、“不到一顿饭的时间,河16聚在一起看完,自觉地做弥撒,余香满嘴,虽然读完了书,但还是疯了,心里默默朗诵。”说。这是《红楼梦》第23回中玉对《西厢记》的赞单词,其实是曹雪根的单词。

23、关注个体的生命感受,首先就得关注肉体。“想必在惊动了如我般后现代众生的同时也曾(也许仍然)深深惊动小枫。基于对Leibe的普遍理解,即纯粹的物理性的“肉体”,自由主义伦理分裂了。人义论者义无反顾地沿着他们所以为尼采所指明的大道去了,而神义论者却背对尼采向古代张望,希望找回被尼采一笔勾销的灵魂。可是现代之后,每个人都惶惑,以昆德拉为代表的人义论者因大道渐渐展宽为茫茫荒野,突然发现不知何去何从,以基斯洛夫斯基为代表的神义论者却因不能找到精神故国,空具一副渴望灵魂的躯壳。

24、多年以后,姨娘二婚,生了一对龙凤胎。村里人都说姨娘命真好,真幸运。我却觉得姨娘命不好,也不幸运。

25、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黄显勇教授曾说过:

26、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沈从文的《边城》,一则比较短,,再则,沪教版的高一语文教材中有它的两个选段,阅读整本《边城》,就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27、我反对要写得优美什么的,让学生积累了很多好句好词,写作时把这些东西给用上。这等于是让他造假,没有体现真实的东西,而且千篇一律。真情实感用准确的文字表达的话,一定是独特的。

28、没有悟透“好”和“了”之间的真谛,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29、这所著名的高中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着,当大家都在憧憬高中毕业的美好日子快要来的时候,学校突然发生了连环凶杀案。一起密室杀人还没有调查出任何头绪,另一起凶杀案是在众目睽睽下又发生了。一时间学校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就这样,各色人物开始登上表演舞台。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天网恢恢,能否最终疏而不漏?但最后的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30、初读该书是在高在人人自危,奔赴高考无暇旁顾的高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不是正因异国情味,不是正因超多的性描述,而是当时的我,16岁青年,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朋友间的承诺,跨过高考这座桥就有无限可能,尽管会迷茫但依旧信心满满的我,无法明白这份“生命之轻”究竟是什么。生命是多么沉重啊,即使只有16岁,我也满心疲惫得感慨。

31、如果说外来的文化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而依河而兴,聚集了周边各地人们繁荣交汇的商贸集市,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根基。有了这样的外婆河,我们懂得了我们的自尊、我们的美丽、我们的智慧,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更能够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向前发展。

32、如果觉得这个层层推进的含义还不够具体的话,那就举几个例子吧。

33、我知道,强求书籍给出一个标准或许是可笑的,这或许本身就是个悖论的东西。可没有个标准毕竟不是好事,你可以说我这是叫功利性读书,我可不想对着悖论使劲兜圈,这是种原地踏步的行为。给我个信仰的标准,好让我笔直地走下去。沉重的肉身读后感范文3说它是文学书,是因为当我非常想写点读书笔记时,发现它竟是难以用思辩的语言来评判的。某种程度上,它还不是普通的文学作品。那些还可以用思辩的语言分析,而它的不可评判却带着诗性。不管我同不同意文中的观点,(其中有些源于信仰的差异,我的确不同意),它的诗性都使得它无可辩驳。如小枫自己(在别处)所说,这是生活的启迪,是充满了怕和爱的生活本身。只有品尝过怕和爱的生活的灵魂,才会懂得由怕和爱的生活本身用双手捧出的这颗灵魂。我读小枫的东西是从怕开始的,一直在战栗中前进。也许习惯于黑暗的温顺的人难以适应突然见到太阳的刺眼,他那么毫不留情地点破真理,我时常觉得吃不消。直到这本书,我才看到那与怕对立的爱。小枫的爱是基督徒式的,自然与尼采是相反的。但沉重的肉身读书笔记另一方面,他们又有一种奇特的相似。柔弱的人生要直面命运――尼采所要直面的那个必然和小枫要直面的那个偶然,其实是吊在同一个深渊上的绳子。他们同样睁大眼看着,同样咬着牙攀着。同一根绳子上的兄弟,同一个深渊上的两个诗人,向上看到不同的解救之像,但向下看到的是同一个深渊。

34、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35、这几个人都想通过奋斗,去过更好的生活,但他们无时无刻不与自己矛盾着,展现着人类虚伪荒诞的一面。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们自己的意义,而这些人所作的事都是空虚的。他们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36、我有理由怀疑作者没有说明白。因为他所写的关于生命之轻的思考,过分依赖于比喻,暗示,故事,意识流等等。这些描写是很含糊的,留下太多的空白。读者自以为是理解了,其实这些理解只是在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而已,把自己的理解当成作者的思想。也就是说,有人觉得自己理解了,可能从头到尾都是误解。说好听点,就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

37、无论是学校还是生活上,学校是不是经常让去看什么励志类的电影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1000字大全活着怎么写呢?下面我来告诉大家读后感1000字大全活着怎么写,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谢谢。读后感1000字活着1篇一:活着读后感

38、上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总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正因年轻,读书喜爱追逐情节,对大段大段人性的剖析、推理、评论,多是囫囵吞枣、蜻蜓点水、一目十行地扫过,读完了便束之高阁,没有思考,没有回味,心里没有留下多少印迹。因此这次重新捧起这本书,翻动每一页的时候,感觉是如此的清新,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陌生而又浸洇出淡淡的似曾相识。

39、所以或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煎熬!但不管怎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像富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40、终于找到了那页,找到了那也得开始部分开始看,起初,我只看了几句,我发现这个书上讲的和我所看的一个电视剧有一点相像,我就接着往下看,最后终于弄明白了,这部电视剧原来就是这本小说,这时,似乎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我更深一次的了解他它。

41、想要从创意写作的角度解读《一九八四》,就比较困难了。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西方学者对乔治•奥威尔的想象力是不敢恭维的,因为他在小说中对大洋国的种种描述,诸如老大哥、思想警察、真理部、双重思想等,都太写实了。

42、“尘世陷阱”是什么?是政治制度下的束囿?还是社会漂亮面具下的丑陋脸孔?

43、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44、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也意识到了这些,他知道这性的人生,决不能随波逐流,可他却没有像居里夫妇一样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而是以放下负担的方式,拒绝媚俗的社会。可没有负担的他变的太过轻飘,反而难以诗意的栖息在这片大地上。因为他努力去感受凡夫俗子所享受的轻松,而承受着‘轻’的痛苦。这种轻松的实质却是人生的虚幻。但事实上,这样的生活也绝非他想要的,他时常沉思于一句德国谚语:“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活过。”只有一次的人生,用于享受也无法通过经验对比得知对错,毕竟追求不平凡往往是平凡的,反之,追求平凡就显得那么不平凡了。然而这种平凡并非是托马斯那样的放纵享受。如果想要生命不朽,就必须创造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如果在此同时又不愿被世间的媚俗所感染,那就要向尼采说的一样:“个体必须始终在社会中挣扎求生,才能使自己不致幻灭”。那么这种超脱于媚俗的平凡就是像杨绛先生一样“无名无位自在”的平凡,超脱于世俗之外,又有着贝多芬式的非如此不可。这样的人往往有着平凡的,淡然的心态,也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所想要的。相信他们的平凡,他们的执着,他们对自己的理解,会让他们在这宇宙的小小一角奏响生命的凯歌。

45、又到了什么年龄,我们突然对这一切感到幻灭,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重,怎么突然就可以像手纸一张可以轻松扔掉。是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枯燥,还是每天的蝇营狗苟消磨掉了心智。

46、“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职责重负。”但这种重负在这个轮回不存在的世界里,没有好处---“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在书的开头,作者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轻的世界,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痛苦的空间。我们在没有好处的一次性*中,不断妄图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期望得到肯定与唯故事便在这种徘徊挣扎中拉开序幕。当托马斯将特蕾莎比作树脂的篮子里抱出的孩子时,他们俩命运的缉畔便开始将他们牢牢束缚,再也不能放开。正因他们是昆德拉笔下的第三类人:“务必活在所爱的人的目光下。”他们透过爱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重,没有了爱,就务必应对那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的殿堂也将陷入黑暗之中。”但这种重也使他们的处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正因人类的爱并不是只有无条件的付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回报,期望得到和自己付出说相同的一份爱,正因只有这种回报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好处。在存在主义的世界里,认为人是无法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只有透过与他者的交流来找到自我。托马斯与特蕾莎也正是如此,为了找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他们互相爱着也互相纠结着。正如故事中所提到的,“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

47、《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的名著,有人把它和《红楼梦》一起提及。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写这种读后感之前写不出文章,不是不够动人,也不是不够深,而是充满,那么恰当美丽,只是感觉不到那种语言,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在这心里吐出很多愿意付出手感的笔锋。

48、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49、看来,还是要勇敢面对生命之“重”,而不是避“重”就“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初看书名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感觉,不由得端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它来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