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简介及作品介绍
1、史铁生父亲是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两人育有史铁生和史岚。
2、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3、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4、文学它的宗旨,哪怕是描写痛苦的,最终也是要像这样说的,描述社会的黑暗、负面儿是为了表达呼唤光明。那么我们也是,我们生命中生活中的这种不如意,通过我们对文学作品,文学艺术的喜欢,把自己的身心洗涤一下。让我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现实,在现有条件下充分释放我们的快乐感,所以说幸福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的过去比。
5、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持人说这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
6、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7、铁生说,解读他生命的密码是残疾和爱情。人们往往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实他不但是在讲自己,更是道出了人生的本质。他说,“这是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残疾即残缺、限制、阻碍,是属物的,是现实。爱情属灵,是梦想,是对美满的祈盼,是无边无限的,尤其是冲破边与限的可能,是残缺的补救。”
8、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9、影像/卢卡斯•特瓦科夫斯基 贾科布•莱赫
10、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11、名言: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12、《以前的事》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史铁生简介及作品介绍)。
13、散文有:《记忆与印象》、《病隙碎笔》、《我与地坛》。
14、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15、新手必看|看演出、听讲座,如何一键预订免费门票?
16、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7、说盲人过去为了讨生活,他们学唱大鼓书弹三弦,而且为了给他们一种疾苦的生活儿,有一个能够坚持下去的念想。一代代师傅在教徒弟的时候就告诉徒弟说,你弹断800根儿弦,眼睛就能看见了。他这徒弟等到弹到800根儿还不行的时候,他就告诉下一个徒弟,弹断1000根琴弦,眼睛就能看见。
18、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这样轻狂的句子,也正是因为这句他狂想出来的句子而促使我继续看了下去。
19、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
20、自1985年以来,开始思考人的命运,略带哲理玄思,揭示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后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吸取了现代主义的因素。
21、《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是对史铁生作品语言进行系统化修辞解读的首部专著,在视角的独特新颖、评论的理论深度广度等方面独具特色。正如吴礼权教授在该书《序》中所介绍的对作者的三个印象:“非常有主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时间抓得非常紧”、“非常勤奋,作学问非常认真踏实”,鄢文龙以他的敏锐、悟性、勤奋、执着成就了《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一书的学术魅力,为富有特色的史铁生作品留下了富有特色的解读,也为中国文学语言的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研究成果。
22、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3、我由衷期盼热爱语言文学的同道友好,有时间看看《颠覆与超越——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这本书,这是一个以不死之心泅渡语言文学海洋的追道者的心血的结晶,或有所得!
24、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史铁生的原名就叫做史铁生,他没有又名也没有字,他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25、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6、生平简介:1951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史铁生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27、2017年我去北京学习,鲁迅文学院在北京的城北方向。天坛在南,地坛在北,隔得不远也不近,我专程去了地坛。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到北京去地坛,现在就几乎变成去看史铁生,去寻找史铁生。
28、1986年,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写作整天卧床……冬天,他那毫无知觉的腿,经不起寒冷,如果冻了,就有坏死的可能,夏天,全身的热量只能从上身排出,额头的痱子从来不断……
29、《病隙碎笔》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
30、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人度化了佛祖。
31、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32、素材:百度百科www.baike.baidu.com
33、《往事:史铁生作品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34、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35、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36、2002年,《病隙碎笔》获老舍散文奖及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37、《务虚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
38、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男,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职称。
39、刚看完文章前二段的时候,我就觉得史铁生还真会狂想:“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这样超发挥想象的句子并不是人们轻易所能想到的吧。
40、北京人。当代著名作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41、母亲|柏油路上的洞|三位卡里忒斯|在派出所|昆虫腹部
42、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是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
43、公益讲座|舌尖上的食品安全,您吃“对”了吗?
44、《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
45、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46、想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他的作品。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47、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蒋子丹
48、赵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第九届签约作家,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残疾人作家协会主席,辽沈作家书会负责人,被中国作家协会等六部委评选为“全国农民作家”代表、“2013全国十大读书人物”、“2014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和“辽宁省最佳读书人、最佳写书人”等荣誉称号。
49、如果大家了解我国文学史的话就应该认识一位作家,名字叫史铁生。他在2010年的12月31号去世。我国文学史的一名重要的作家离我们而去。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史铁生这位的作家。
50、1984年,《奶奶的星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年度作家文学奖;
51、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