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的情人结局
1、舆论大哗,同性之爱在19世纪自然不能为世人所容,掌声、鲜花一夕之间换成了口水和鄙弃。为了保护波西,王尔德一人承担了所有的罪名,被判监禁两年。
2、有的相遇是缘,有的相遇是债,而王尔德这一次遇上的,却是劫。
3、结果看到最后195页时,果然。王尔德牵扯到波西和其父亲的怨恨中。
4、又名在布鲁日,布鲁日真美,杀手的故事结尾也很感人!
5、如果真的像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那样,亡灵节的那一天已故之人的魂灵能够返回人间,那么作为中转站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一定热闹非凡。毕竟这里可是歇息着钢琴天才肖邦、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美国舞蹈家邓肯和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等各界名家的地方啊。不过说起这关于幽灵的传说,也在这里有一席之地的英国作家王尔德在他的《坎特维尔的幽灵》中描绘了一个与幽灵和谐共处的家庭,用一种诙谐滑稽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另类的“鬼故事”。《坎特维尔的幽灵》发行于1891年,此时王尔德正意气风发,行文轻松自在,带着他一贯的毒舌风格,如果在上流社会的交际舞会中见到这位英俊而幽默的男人,很难说有谁能不爱上他,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王尔德雕像上总是会有热情游客送上的唇印了。这时生活还未对他现出未来的苦难与獠牙。也正是这一年,他结识了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也就是为后世所熟知的“王尔德的情人”,波西。
6、英国作家,葬于法国。“伦敦和巴黎就是王尔德命中的双城记(余光中)”,《莎乐美》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王尔德曾直言:“如果《莎乐美》被禁演,我就离开英国,定居法国,我无法忍受一个艺术判断力如此狭隘的国家。”它的确没让王尔德失望,巴黎首演之后,风靡欧洲大陆,“在每一个不讲英语的国家都家喻户晓”。
7、我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与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思猜疑。我让戏剧这种最客观的艺术形式,变成一种和抒情诗或十四行诗一样个人化的表达方法,同时也扩展了戏剧的范围,丰富了戏剧中的人物刻画。
8、唯美和颓废是对双生子。均试图脱离现实,沉浸在“美的理想国”内,疯狂追求感官享乐所带来的瞬间快感,这种快感同样能够起到麻醉理性的功效,在遁世过程中获得些许美的享受,以此保持对资本主义体制和既成社会秩序反抗的姿态。
9、”可是,你为什么不望我呢,约翰?……你为什么要闭着呢?打开你的眼睛!抬起你的眼睑来,约翰,你为什么不望我?“ (王尔德的情人结局)。
10、“如果当真躺在了冰凉的草地上过夜,那也是要给月亮写商籁诗。”想必现如今在拉雪兹神父公墓悠闲躺着的王尔德,每夜也会伴着月光和肖邦的钢琴曲,给同伴们讲一个睡前故事吧。
11、找情人,不就是为了风流快活吗?王尔德你倒是说说,这明明是请了个爷呀。
12、译者朱纯深,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翻译博士,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三届得主,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翻译》和英国《口笔译训练》编委。学术著作有《翻译探微》等,译著有《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等。此次《自深深处》修订译本,经过朱纯深教授反复细致的推敲和修改,并增加了译序、译后记和注释。
13、在电影结尾,出狱的王尔德与波西在广场相遇。
14、在当时,这场涉及同性恋的官司可谓奇闻,轰动伦敦,舆论甚嚣尘上,因而公众对他十分厌恶,甚至对他落井下石,以至于他的书籍被查封,戏剧被停演……不仅如此,在他服刑期间,他的房子连同家俱、字画、古玩等也被拍卖一空;社会舆论带来的强大压力,还迫使他的夫人和孩子改名换姓,与他“划清界限”;他的母亲临终前,他也未能前去见上最后一面……这样的结局,真可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令人唏嘘。
15、莎乐美这个“本能的偏执狂”和“无边欲望的化身”,就是英国文学中反启蒙的代表。
16、“这爱是美丽的,是精致的,是最高贵的爱的形式,它没有一丝一毫不自然,它是智慧的,并循环地存在于年长男性与年轻男性之间,只要年长者有智慧,而年轻者看到了他生命中全部的快乐,希望以及魅力。以至于这爱本该如此,而这个世界却不能理解,这个世界嘲笑它,有时还因为它而给人带上镣铐。”
17、原本开篇对王尔德唯美而诗意的文笔吸引,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果断,犀利和决绝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对其中传达的理念深深认同。
18、就像吃牛排最好配红酒一样,看这部电影要搭配《自深深处》一起看,才会加深理解,否则只看电影就觉得太平淡泛泛了。
19、剧中人物的情感冲突在莎乐美的疯狂与偏执中走向高潮,也在莎乐美之死中戛然而止。莎乐美的悲剧是王尔德一生矛盾、抗争和妥协的真实写照。
20、他有光明的前途,母亲已经替他安排好了,未来他会进国会;
21、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因脑膜炎于巴黎的阿尔萨斯旅馆(Alsace)去世,终年46岁,死时只有他曾经的同性情人罗斯与另一朋友陪在他身边。
22、1895年1月,结束了《诚实的重要性》的彩排之后,王尔德为了逃避昆斯·伯里侯爵的追逐,带着道格拉斯到阿尔及尔旅行,但昆斯·伯里侯爵仍用威胁性的电报追逐着他们。
23、尽管生活艰难,但王尔德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曾让他饱受痛苦的坏孩子“波西”,出狱后没多久,他没能抵抗住诱惑,一头栽进了“波西”的怀里,但毕竟经过了牢狱之灾的变故,没过多久,两人便因种种矛盾计划而永远分开了。
24、我极其喜欢浓浓英伦风的电影,不同于好莱坞的所谓大制作,它们制作精致,剧本考究,不论是剧情还是服装道具场景布置都值得仔细回味,英国电影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值得一看再看。就我看过的做下推荐。
25、这一次男神演的是一个作家和女粉丝之间的爱情故事,是绝症女粉丝,很感人,霍普金斯大叔天生就是一个英国绅士!
26、当卡森开始问王尔德与几位年轻人的关系时,王尔德明显开始感到不舒服了。当卡森出示一些精致的衣服,镶银的手杖等物品时,王尔德承认这些东西是自己送给年轻朋友的。卡森表示怀疑的是这些礼物并不是送给“智慧精英”,而是送给报童或失业者,有时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人。王尔德对此的解释是“在我眼中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之分,对我来说,年轻,只是年轻,就是极其奇妙的,我宁愿与一个年轻人谈半小时,也不愿在法庭上被人讯问。”
27、王尔德在出狱后3年去世,死前穷困潦倒得连杯咖啡都买不起。
28、回顾王尔德和波西的这份感情,尊严、名望、地位、家庭、前途......连命都搭上了,如果说这都不叫爱,那还有什么配叫爱?
29、在王尔德服刑期间,妻子康斯坦斯带着两个孩子改姓为荷兰德(Holland),并移居意大利。
30、与王尔德相遇的这一年,他才二十一岁,还在牛津大学读书。
31、手拿着鲜花招摇在皮卡迪利大街上的纨绔子弟,
32、波西年轻、骄纵,而王尔德追求精致与奢华。二人日夜享乐,过着一种极尽奢靡的生活。据道格拉斯回忆,1892至1895年间,他与王尔德光用餐就用掉了5000英镑,平均每星期40英镑(当时的1英镑略等于今天的70英镑)。这个水平与当时伦敦的上流社会相比,也算极奢侈的了。
33、中国读者对王尔德并不陌生,他的童话《快乐王子》曾经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自私的巨人》更是脍炙人口。如今市面上流行的许多令人叹服的金句,也正是出自王尔德。
34、诗人海涅(HeinrichHeine)首次公开地将爱情的动因引入约翰之死的故事中,亲吻和把玩头颅的场面使爱变得极端且具有怪诞的张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涅笔下的主角不是莎乐美,而是她的母亲希罗底:
35、但在千年之前,莎乐美只是《圣经》原典中的边缘角色,充其量只因为美丽而变成母亲杀人泄愤的工具。
36、“以身败名裂者的身份穿着囚衣独坐在幽暗的囚室时,我怪自己;在辗转反侧和睡睡醒醒的煎熬夜里,我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