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
1、(典故)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
2、(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3、(释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 “大丈夫——感悟《孟子》咏诵会”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杨洪基、王宏伟、曲丹等老中青三代数十位优秀的艺术家和明星共同吟唱国学经典。气质美女曲丹当晚身着优雅蓝衣,唯美演唱《舍生取义》,意境幽美引来一片掌声。
5、他忍受7处伤痛,直扑上去,以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机枪射孔,用生命换取了胜利。
6、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刘胡兰转移。次日拂晓,国民党却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舍生取义)。
8、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9、由于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扬总督卫胤文,遭到严词拒绝。
10、 今天,这样的人被救援了,甘宇在历经17天的艰难求生后重获新生。
11、范滂的母亲也是气度不凡,对他说:“你今天可以和李膺、杜密的名字放在一起,死又有何憾?既想要美名,又想要长寿,两者岂可兼得?”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解释)取:选择。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也作“舍身取义”。
14、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
15、如今单说这期间有一个刺客,虽然不是王侯公卿,也不是什么推动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几千年来却一直以舍生取义的精神为老百姓称赞。那么这位是谁呢?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悲情英雄——豫让。
16、 甘宇高度近视,然而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在这场有去无回的冒险中存活了下来,在野外度过了绝望的17天,我想,他们是配得上舍生取义这四个字的。
17、一米姐姐:是呀,所以大家才叫猪八戒“呆子”嘛,他想到的都是自己“舍生取义”了。
18、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19、“义”字的含义后来变得十分广泛,包括科学真理、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民族精神、个人气节等等。成语用来形容为了正义事业而宁愿牺牲生命。
20、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21、生动的情景对话模式形象地模拟成语应用的场景,通过正反举例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让孩子们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2、例句:人民战士在祖国解放事业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3、求生是人的天然本能。生命如同“一”,“一”若不存,后面的一切皆是“零”。但生命中,如果只有“一”,没有后面的“零”,人的价值就会极低,与人格优秀、后缀若干个“零”的人相比,这个“一”就只会近乎“零”,可以忽略不计,如行尸走肉,白活一生。
24、这时豫让又想,自己的声音既然能被朋友听出来,那么赵襄子的人也能听出来,他就用了一招狠的,吞火炭!把烧得通红还带着火苗的木炭吞下去,那是什么滋味?但豫让坚持住了,他成功地毁掉了自己的嗓子,虽然能说话,但是彻底哑了。
25、“义”是一切道德之根基,是人最基本的价值体现。《礼记》云:“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
26、(典故)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
27、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28、狼牙山上,有五位勇士,他们奋勇杀敌,敌人接二连三的倒在陡峭的山路上,以寡敌众却丝毫不占下风,为的是什么?
29、(成语举例)我们为了革命事业要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故事3春秋末期,晋国有六大家族,分别是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这六家你打我我打你,先是范氏、中行氏灭亡,再以后是韩、赵、魏灭了智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
30、一得:一米姐姐,你讲的上一集《西游记》中,我有两个问题还不明白。
31、由此可见,生命本身不是人生目的所在,人生目的在于成就内心对道义(正能量的见义勇为)的要求,也就是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实现崇高的人格理想。在抗疫情的战斗中的英雄人物、白衣天使都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认定一个道义高尚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
32、就这样,范滂和当时的众多名士,都被杀害,朝廷之上忠义之士几乎一扫而空,东汉也即将迎来它的末日了。
33、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兵围扬州。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34、灭就灭了吧,反正春秋时期谁厉害谁就是老大,但是赵氏家主赵襄子办了一件糊涂事,不但把智伯的头颅悬挂在城头示众三日,还扬言要把这头颅做成酒杯,用来喝酒赏月!这话传到豫让耳朵里,他想,智伯把自己当个人看,这个仇一定要替智伯报了!
35、这就是悲情英雄豫让,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难以湮灭的人物。他的舍生取义,他的士为知己者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舍生取义故事4(注音)shěshēngqǔyì
36、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37、关帝云:“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
38、他乔装成一个残废的人,走到襄子的厕所去,假装成粉饰墙壁的人,想伺机刺死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觉得心里有点跳动,知道有人要刺杀他,便叫人捉住粉饰墙壁的人,一问原来是豫让。襄子知道他是替智伯报仇,感念他是义士,所以把他释放了。
39、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40、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41、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
42、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
43、所有物质上的追求,都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求;所有道义上的追求,都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身体和灵魂,是生命存在的两种不同属性,一是物质属性,一是精神属性,二者缺一不可。
44、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
45、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6、(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47、(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48、这一日,范滂的母亲来跟他诀别,范滂行礼说:“弟弟孝顺,必定可以供养你老人家,我就去跟死去的父亲相聚了。这样生死各得其所,希望母亲不必太过悲伤。”
49、一天,他预先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赵襄子将要走到桥上时,忽然他的坐骑惊叫起来,赵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让来行刺了,叫人搜查,果然不错。赵襄子叹道:“豫让,你替知己报仇,大家都已知道你的义举了。这次我不再释放你,成全你吧。请你自己了断吧!”
50、(出处)《魏书·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51、明·王世贞《鸣凤记》一四:“贪生害义,即非烈丈夫;杀身成仁,才是奇男子。”
52、自我贴标签“日拱一卒爱好者”,零基础绘画,每天拿起画笔,一个幽默、有力量、温暖的“小而美”。梦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普通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53、(近义词)因循苟且、赧颜苟活、自暴自弃、损人利己、狗苟蝇营、苟且偷安、苟延残喘、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曳尾涂中、苟全性命。
54、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55、春秋时代,晋国的义士豫让曾受到智伯的重用。智伯后来被三晋打败身亡,因赵襄子是杀智伯的主谋,所以豫让要杀赵襄子替智伯报仇。
56、(押韵词)丹书铁契、东寻西觅、衣不曳地、戴天履地、同心协济、行有余力、吞声饮气、坐收渔利、敛容屏气、道远知骥、......
57、舍生取义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提炼出来的思想核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兴盛不衰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精神体现。到今天,“舍生取义”的价值追求,依然具有着强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辉。
58、一得:好嘞,一米姐姐讲西游第174集开始喽。
59、“逆行者”就是对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敢于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忠义之士的最佳诠释。
60、 尤其是气质美女曲丹的表演,无疑成为咏诵会的一抹亮色。面容娇美的曲丹在这之前,曾经担任过多次大型晚会及活动的主演和主唱,并且是一名空政文工团独唱演员。优秀的表演和演唱功底,让她迅速成为极具知名度的青年歌唱家,还因出演第五代江姐,事业进入小高潮。
61、2020年,注定要成为一个让所有人都刻骨铭心,不能忘怀的年头。新年的钟声刚敲响,新冠肺炎疫情便来势汹汹,传染力度之强,隐藏手段之狡猾,世所罕见。
62、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63、不过放归放了,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让侍卫画了豫让的画像,传给大家看,让他们都小心这个人。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干脆派人监视起豫让来,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什么。
64、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
65、这则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7、孩子的奇思妙想,查阅到的科普答案都分享给大家!文末留言即可,我们将不定期随机抽取幸运嘉宾,赠精品童书一册,免费邮寄到家!
68、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69、(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70、县令郭揖知道范滂来投案,大吃一惊,解下自己的绶带,跑去拉着范滂说,天下之大,先生怎么这么看不开呢?我跟你一起逃亡吧!
71、后来豫让又用漆涂在身上,剃去胡须和眉毛,毁了容貌,扮作一个乞丐,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但说话的声音还没有改变,于是他又吞炭改了声音。
72、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73、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74、“舍生取义”作为一种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质的精神与气节风范,为中华民族历代英雄辈出树立了价值标杆。
75、 (成语示列)我们为了革命事业要舍生取义。
76、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舍生取义故事5(注音)shěshēngqǔyì
77、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78、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
79、范滂回答说:“我一死,祸害就停止了,怎么敢连累你,又怎么可以让老母亲流离失所呢?”
80、豫让说:“那不行,我杀赵襄子是为了一个义字,如果假装归顺再出手,那我就不是义了,对赵襄子就是欺骗。你不用多说了。”青平还是不肯撒手,豫让甩脱他就跑了。
81、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
82、生命固然可贵,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活着”的层面,还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有节操,有值得人民纪念和怀念的人格事迹。